Current Location: Home » Full Text Search
Your search : [ author:本报记者 贾春明] Total 138 Search Results,Processed in 0.159 second(s)
-
51. 香港历史的新纪元
香港,一个散发着芬芳的名字,历经百年岁月,终于荡涤屈辱的历史尘封,回归到祖国母亲的怀抱。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一个对香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纪元正式开始。世纪盛典1997年7月1日,一个让全世界华人翘首期盼了一个多世纪的日子。香港回归祖国,一个注定要成为中华民族史册上浓墨重彩之笔的重大事件。今夜,美丽的香港格外迷人。维多利亚湾畔香港会议展览中心灯火辉煌。在全世界的注目下,中
Author: 本报记者 陈实 Year 1997 Issue 9 PDF HTML
-
52. 谢飞,沉思的叙事者
"我影片的主题,主要在于写人生、写人性。怎么健全,怎么扭曲。" 这是著名导演谢飞在他的第七部影片《香魂女》获得’93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大奖后,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的一句话。同时,这句话也是他对自己影片的一个概括。谢飞,生于延安。1960年考入北京电影学院学习电影导演专业,毕业后留校任教,作为教授,他于教学上颇有建树;作为导演,他的声名享誉世界影坛。谢飞拍片不多,至今只有八部,而他自己只对后面五部认
Author: 本报记者 王蕾 Year 1997 Issue 9 PDF HTML
-
53. 马兰花盛开的地方
音乐童话剧《马兰花》的故事告诉小观众:只要善良的人们团结、坚定,就一定能战胜邪恶。该剧是中国儿艺最优秀的保留剧目之一,上演近千场,久演不衰。在北京繁华闹市王府井的北侧,矗立着一座拱门尖顶,风格独特的西洋式建筑,从这所美丽的大房子中经常传出来孩童的欢声笑语,这里就是他们心中艺术的圣殿—中国儿童艺术剧院。1956年6月1日,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七个儿童节,共和国馈赠给她的小主人一份节日的厚礼—中国儿童艺术
Author: 本报记者 陈实 Year 1997 Issue 9 PDF HTML
-
54. 夫妻旗袍店
摄影/本报记者 邹毅 王蕾曹老先生这爿小小的旗袍店真是闹中取静,既毗邻东单服饰街银街,又离商业繁华区王府井不远。可店前的三尺招牌"专做旗袍",却让它所在的北京灯市口干面胡同不能清静。一见面,72岁的曹森林老先生先递给我名片,上面除姓名、地址、电话外,还是这四个字"专做旗袍"。就这四个字和这里间卧室、外间作坊的20多平方米灰砖青瓦老屋,吸引了络绎不绝的中外顾客。一个裁衣案,一台老式脚踏缝纫机和一把六
Author: 本报记者 解琛 Year 1997 Issue 9 PDF HTML
-
55. 胸外科专家赵志文
摄影/本报记者 周慧敏赵志文,北京市结核病胸部肿瘤医院主任医师,人称"赵一刀"。从"赵一刀"诊室里走出来的患者,每人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河北姑娘王会贞永远也不会忘记1996年在北京求医的那些日子。当时才17岁的她,不幸患有胸部巨大肿瘤。肿瘤使胸部严重畸形,右肺完全萎缩,纵膈移位,左肺也只剩下一点点。本应是花季时节的姑娘变得骨瘦如柴,体重仅有39公斤,而且一步一喘,连句整话都说不出来。面对这么一位最
Author: 本报记者 周慧敏 Year 1997 Issue 9 PDF HTML
-
56. 清与浊的较量
一分、两分、三分……这是一个数钢崩的故事,发生在四川成都府南河畔。府南河带给了成都世代繁荣,到80年代末却成了臭气熏天的排水沟。1993年,中国目前最大的城市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府南河整治工程上马了,泡桐树小学二年级学生李佳舟率先砸破存钱罐,向母亲河捐出了自己的压岁钱。随后,成千上万的学生和市民纷纷为府南河捐款,在工程指挥部门口排起了壮观的长队。一家、两家、三家……这是一个关停小型企业的故事,发生在
Author: 本报记者 尹杰 Year 1998 Issue 4 PDF HTML
-
57. 音乐是我的语言—著名指挥家陈佐湟
每天凌晨四五点钟,陈佐湟博士已在他位于北京广安门附近的寓所内,通过越洋电话开始了他美国威切塔交响乐团艺术总监的日常工作。八点,陈佐湟迎着初升的太阳,准点迈入他心爱的中国交响乐团的大门。在此后的十余个小时内,他的身份是这个中国一流交响乐团的艺术总监和指挥。陈佐湟是中国50年来第一位音乐艺术博士。在这位被国内外听众和评论家赞誉为"具有站在任何一个乐队前的权威"、"可能成为自小泽征尔之后最重要的亚裔指挥
Author: 本报记者 解琛 Year 1998 Issue 4 PDF HTML
-
58. 水乡乌镇
摄影 本报记者 杨秀云天刚蒙蒙亮、寂静的乌镇便热闹起来。十里八乡的农民挑着自产的新鲜蔬菜、瓜果纷至沓来。渐渐地,镇中心二十多家大小茶馆也座无虚席,许多农民把货担往茶馆门前一放,径自入馆内要上一壶茶或一碗面,边吃边做起了生意。不太宽的街道两旁很快被小商贩的货摊摆得长龙一般,中间只留出一条窄窄的通道,两旁店铺的生意也不甘落后般地好做。于是手扶拖拉机的轰鸣声、自行车的铃铛响,小商贩的吆唤声和买卖双方的讨
Author: 本报记者 杨秀云 Year 1998 Issue 4 PDF HTML
-
59. 中国外贸跻身世界十强
不久前,一位姓倪的留美同学从网上给我发回了一封长信。信中提到,她到了美国后,买的圆珠笔、棉袜子和手包等等全都是Made in China(中国造)。而且,不是因为思乡情结,而是的确"物美价廉",让她一时"大过购物瘾"。这位小姐在国内时可不是这样。因为家境宽裕,花父母挣的钱又还不懂心疼,她的随身听是日本原产,化妆品中有法国货,一条简单的牛仔裤也是叫得响的美国品牌,曾经让我们一帮穷学生很是嫉妒。不过回
Author: 本报记者 尹 杰 Year 1998 Issue 10 PDF HTML
-
60. 花情诗意的世界
摄影 张建林彩云之南的五月春城,丽日晴空,繁花似锦。这片山河润泽、万绿之原的红土地,与世界一起迎来了本世纪最后一次全球性的盛会--中国分’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世界园艺博览会,是最高级别的专业性国际博览会,也称世界园艺节。它是集园林园艺文化成就与科技成果于一体的最大规模的A1级世界博览会。’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是中国政府第一次主办的高等级世界博览会。它荟萃了世界各国园林园艺的多姿多彩,又集中
Author: 本报记者 陈实 Year 1999 Issue 5 PDF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