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 Image
English
中文
|
English
Directory Of Year 2006, Issue 12
The current issue
Current Location:中文 » 200612 » 中医怎么了?
Bookmark and ShareCopy Reference Bookmark and Share Add To Favorite

中医怎么了?

Year:2006 Issue:12

Column: 观察

Author: 本刊记者 梁夙芳

Release Date:2006-12-01

Page: 34-39

Full Text:  

编者按:

10月7日,中南大学张功耀教授和美国康复科医生王澄起草的一封《关于征集就告别中医中药而致国家发改委公开信签名的公告》在一家国内网站上发表。该公开信建议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21条有关中医的内容,并声称中医中药研究违背科学原理、缺乏科学精神、没有安全保障,应该采取措施使其在5年内全面退出国家医疗体制。

此公开信被国内众多网站加以转载,短短几天,中医迅速成为热门话题。卫生部新闻发言人明确表示:"如果有这样的签名行为,那是对历史的无知,也是对现实生活中中医药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的无知和抹煞,我们坚决反对这样的言论和做法。"国内外的医学界人士以及许多社会知名人士也纷纷发表看法。支持者与反对者争论不休,一时间,掀起了一场中医网络论战。


杭州具有两百多年历史的文物建筑

杭州具有两百多年历史的文物建筑"梁宅"修缮后以"广兴堂国医馆"的面貌重新迎客。国医馆古色古香的中药房内,药剂师正在精心抓药。

相比其他网络论战三五天的生命周期,关于"中医废存"的话题出乎意料地还在持续。只是现在,论战已经散却了火药味,冷静下来的人们更关心的是:"中医究竟怎么了?"

中医是否是科学?

实际上,在近代百年历史上,发生过三次关于中医的激烈论争,而每一次中医都无法逃避与西医相比较的命运,无法躲避"科学论的阴影"。

在张功耀看来,中医脱胎于古老的中国巫术,而西医则是产生于自然科学之中;中医也并非一种经验医学,而是故弄玄虚;中医尚不能够建立起明确的因果关系,也不能够还原成经验事实,因而具有非科学特征。他举例说,比如药性的"五味"和"四气"在经验世界里就找不到任何解析,又如"浪费医学资源"的"经络"也是子虚乌有的东西。另一位支持"取消中医"的"领军式"人物,同时有着"学术打假第一人"之称的方舟子则认为:中医是一个包含了哲学、玄学、迷信、民间医术和巫术的大杂烩;如果有人非要说这种东西是科学,那就是伪科学;中医有文化价值,但没有什么科学价值。


别具一格的图表形式展示出中医温病学说的发展史。温病学说和伤寒学说相辅相成,是中医治疗外感热病的两大学说。

别具一格的图表形式展示出中医温病学说的发展史。温病学说和伤寒学说相辅相成,是中医治疗外感热病的两大学说。

对此,中医界不少人士表示,现代科学尚无办法解决中医学的原理问题,确实是中医面临的一个难题。一名中医界前辈感言:"比如中医针灸,用什么办法都不能找到脉络在哪里,而针灸的作用原理在于循经感传现象,也就是刺这个地方,另一个地方也会跟着疼痛,但这种现象只在活人身上才有,解剖学怎么可能证实?"


上海一家药店内出售的中药材。目前全国已全面启动中医药标准化工作,计划到2010年制定出五百项中医药标准。
摄影 沈井韦/CFP

上海一家药店内出售的中药材。目前全国已全面启动中医药标准化工作,计划到2010年制定出五百项中医药标准。 摄影 沈井韦/CFP

为此,人民画报专门电话采访了上海中医药大学的吴鸿洲教授。在电话中,吴教授的语气显得有些激动:"中医是否是科学根本不值得讨论!"他认为中医学的原理非常超前,只是目前的科学还无法认识它,更不能用西医标准去评判中医。


传统中医的处方向来以工整严谨著称,历代中医前贤、当代名老中医的处方往往既有临床价值,又堪称书法精品。如今,这样的处方难得一见。
摄影 刘君凤/CFP

传统中医的处方向来以工整严谨著称,历代中医前贤、当代名老中医的处方往往既有临床价值,又堪称书法精品。如今,这样的处方难得一见。 摄影 刘君凤/CFP

来自韩国的金仁根对此也持有相同的看法。出于喜爱而前来中国学习中医的金仁根,已经取得了北京中医药大学的中医内科博士学位。他打了一个比方:"就像爬山,在没有到达山顶之前你是无法把风景尽收眼底的。对中医的认识也是如此,在科学水平尚有限的现在就来评判它的整个体系,这是不恰当的。"


朴素的中医医用设备也是中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摄影 林陌null/IC

朴素的中医医用设备也是中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摄影 林陌null/IC

中医的理论与来自西方的解剖学、生理学不能对接,中医的经络至今找不到解剖学的证据、中药的毒副作用仍旧是一个"黑匣子",很多中药的有效成分至今也写不出分子式……尽管如此,不少网友却认为,科学不是最高目的,只要中医中药能够在西医之外提供另外一种就医的可能性,就没有强制其退出医疗领域的理由。也许,面对此情此景,我们"需要重新考虑什么是科学,然后再从一种新的科学观来看看中医的意义。"

培养和传承的难题

吴鸿洲教授同时认为:"真正值得关注和关心的是中医的培养和传承问题。"

中医教学西医化早已众所周知。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研究生何朝辉,本科专业原是中药学,但"生理学、解剖学是必修课程,而《黄帝内经》、《本草纲目》则是选修课。"重庆中医院院长曾定伦称:"甚至中医学博士都不读《黄帝内经》了。由于英语要过级,中医学生一天到晚忙着背单词,哪有精力学中医?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只能是不中不西!"

有调查显示,目前在各级各类中医医院中,从中医院校毕业的专科生、本科生、研究生各层次学生中,经过西医系统进修者占96%以上,他们对现代医学知识的掌握已远远超过对中医药理论知识的掌握,中医院中医药理论知识几乎成为现代医学知识的补充。

对于学生学习中医的同时学习西医,吴教授认为这并不矛盾,"学生负担是更重了,但中医也必须与时俱进。"吴教授十分强调的是中医不仅仅是一件技术活,"学中医不是说抄几个药方就可以的。如果你不懂得中国的阴阳五行学说,不了解中国的哲学,怎么可能真正认识中医药学,又怎么可能用中医的办法给人看病?"57岁的吴教授已经学习中医三十几年,但他自认为对中医还只是入了个门。"如今愿意下大功夫去研究中医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了,大部分学生读不懂老医书,连中药处方也改为电子处方了,这样如何能够造就真正的中医啊!"

根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医药战略研究课题组的统计,1949年我国人口不足5亿人,中医人数为50万人。2003年我国人口增至近13亿人,中医执业医师人数为49万人,但其中真正能用中医思路看病的可能只有不到4万人,而且几乎都是50岁以上的老医师。另有统计显示,我国著名中医的人数已从上世纪80年代的5000余名骤减至现在的不足500名,师徒传承面临着断代的危险。就在这种情况下,目前的中医师资格考试却将许多有实际经验但没有本科学历的中医师排除在执业医师队伍之外。有网友认为,中医发展的困境与不合理的政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中医没有现代科学那样的通透性,必须靠学生个体自身去用功,师徒传承必不可少。吴教授透露说,相关部门也在考虑采取包括导师制在内的一些措施,为中医的师徒传承创造更好的环境。

中医院的困境

另外一个关系中医生存最为实际的问题就是市场需求。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与腾讯网新闻中心实施的一项调查(14677人参与)显示:87.8%的受访者表示自己"相信中医",但值得注意的是调查中只有27.7%的人声称"如果生了病,愿意首先看中医"。

本刊记者也采访了许多普通人,他们中有九成人认为,诊断和治疗疾病还是要靠西医,感冒、肠炎等急性病,还是西医治疗快。对于某些慢性病,西医没有好办法解决时,可以考虑去看中医;而外伤、骨折、肿瘤等疾病,几乎没人想到中医可以治疗。被问及为什么选择看西医时,受访者表示西药服用方便、西医治疗收效快。令人深思的是,多数受访者反问道:"现在哪里有真正的中医院?去哪家医院还不是用西医给你治病?"

来自中医药战略研究课题组的调查指出,我国现在的等级中医院几乎没有一家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医医院。在这些"中医医院"中,查病主要靠西医仪器的检测与化验;断病主要靠化验单数据来判定;处方主要按西医思维与理论来开;抓药是中药西药并用;验效也主要靠西医仪器。

金仁根医生感叹说:"说白了,中医没有西医挣钱啊!"金医生的许多中国同学要么转到了西医,要么就去做医药代表。与一名中国医生合开了一家中医诊所的金医生表示:"很可惜,但也能够理解他们的选择。"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66家中医院的54个中医服务收费项目进行了成本与价值的比较,结果显示54个项目中有40项,即近3/4的项目亏本经营。而西药进出中医院的差价大,仪器检测化验费昂贵,能够为医院盈利,为医生创收,所以中医院也大量购买西药与医疗仪器设备。据统计,在"中医医院"开出的药方中,70%出自西医之手。全国等级中医院的药品收入中中药占40%,西药占60%。

网络论战抖出了中医沉疴,为处境困难的中医喊出了心声,各种各样的建言献策此起彼伏。从这个角度看,关于中医废存的网络论战并非简单的口水战,难题就在眼前,如何解决?这是中医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

编辑 梁夙芳


《黄帝内经》被认为是仅存的战国以前中医集大成之作是中国最早也是地位最高的中医巨著。

《黄帝内经》被认为是仅存的战国以前中医集大成之作是中国最早也是地位最高的中医巨著。


1974年在山西应县出土的《采芝图》描绘了神农氏在深山采药的情形。神农氏即炎帝又被尊为医药之祖,传说曾亲自用口品尝百草,发明药物及教人治病。
供图 Fotoe

1974年在山西应县出土的《采芝图》描绘了神农氏在深山采药的情形。神农氏即炎帝又被尊为医药之祖,传说曾亲自用口品尝百草,发明药物及教人治病。 供图 Fotoe

GO TO TOP
5 chegongzhuang Xilu, P.O.Box 399-T, Beijing, China, 100048
Tel: +86 10 68413030
Fax: +86 10 68412023
Email: cmjservice@mail.cibtc.com.cn
0.037